核心提示:消費電子創新不得不提的是顯示技術的革命,OLED相比于傳統的LCD手機具有極輕薄、低功耗、快速響應、高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等優勢,并且具備可彎曲、可翻折甚至透明化等LCD不具有的特點。
消費電子創新不得不提的是顯示技術的革命,OLED相比于傳統的LCD手機具有極輕薄、低功耗、快速響應、高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等優勢,并且具備可彎曲、可翻折甚至透明化等LCD不具有的特點。
消費電子風向標蘋果的介入對OLED 產業鏈將產生巨大的改變,其巨量年出貨也將改變智能終端顯示格局。我們看好明年AMOLED滲透率的快速提升。從價格因素看,根據IHS數據,AMOLED對LCD的價格替代拐點已至。預計2017年AMOLED屏幕將在部分旗艦機內使用,未來產能供應充足后,中端機型應用進一步打開。
導火索——成本趨減,大批量應用在即
根據IHS數據,AMOLED對LCD的價格替代拐點已至:今年第一季度,5寸1080p AMOLED顯示面板的造價已經降低到14.30美元左右(約合人民幣93元),相比之下同樣規格的LTPS LCD面板成本則是14.60美元(約合人民幣95元)。而在去年第四季度,這兩個數字還分別是17.10、15.70美元,很顯然AMOLED的降價速度更快。
近年來各品牌廠商紛紛采用AMOLED屏做為高端旗艦機型的賣點。伴隨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,AMOLED未來具有向中低端滲透和曲面化的趨勢。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50多款新機型中,有超過1/3的智能手機采用了AMOLED屏幕。更重要的是,做為引領手機潮流的創新者蘋果,也將于2017或2018年開始使用AMOLED屏幕。彼時將有更多的手機品牌效仿。
預計2020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機滲透率將達到36%,配備OLED屏的智能手機將超過7億部。
智能終端率先發力,VR可穿戴二次爆發
在便攜式產品上,OLED的輕薄和低功耗是最大優勢,在電視等產品上,OLED的輕薄和曲面造型提供了獨特優點。目前,OLED主要應用在智能手機、可穿戴設備、家用電器等領域。2015年,OLED總出貨量為3.54億片,其中,OLED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出貨量比重超過70%。其中包括三星、Vivo、OPPO在內的知名手機品牌已開始使用。
IDC預計,2015年可穿戴市場賣出7210萬塊設備,2019年可穿戴設備銷量將再次翻番,達到1.557億塊,其中基本可穿戴設備(手腕飾件、眼戴式裝置、模組化可穿戴裝置、服裝、耳戴式裝置等)銷量為6630萬塊,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為8940萬塊。
高速增長的行業為上游零部件帶來廣袤的市場空間,屏幕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不可缺少的部件,有望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,其中具備柔性顯示的AMOLED將成為首選。
Oculus和Valve都使用了AMOLED的低余暉顯示屏,Sony則使用了自家的OLED顯示屏。國際巨頭們都十分看重AMOLED對提高屏幕響應速度的幫助,OLED技術可以將傳輸圖像到顯示器的時間減少到了微秒級,使VR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虛擬現實產物。
產業鏈尋突破,材料端有望國產替代
顯示OLED產業鏈可簡單拆分為上中下游,其中中上游皆為新增市場,因此受資本關注熱度最高。其中上游材料部分領域率先實現本土供應。
通過梳理OLED龍頭三星和LG供應鏈不難看出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材料端,如發光材料、傳輸材料、注入材料皆被美日韓企業壟斷,國內企業目前切入的領域包括PI膜、中間體、驅動IC等上游原材料,發光材料、傳輸材料等替代空間巨大。
囊括大蛋糕的贏家,目標面板制造商
隨著OLED產業鏈的成熟和向中國市場轉移的過程,中游面板制造商的轉型升級將成為最終的贏家。以京東方、天馬、國顯光電、和輝光電、信利為首的中國面板廠產能積極投放。
http://www.oledw.com/oled-news/201701/12603.shtml
|